新华社南昌11月18日电题:从贫瘠山区到旅游新城——革命摇篮井冈山的“新名片”
郭强 熊家林
巍巍井冈,群峦叠翠。
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、著名的革命老区,但也曾是山高路陡、交通不便的贫瘠山区。
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井冈山以旅游为支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,往日的贫瘠山区变身享誉国内外的旅游新城,老区人民靠吃“旅游饭”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。
革命圣地变旅游胜地
初冬时节,井冈山茨坪镇最热闹的步行街天街上依然人流如织。
40年前,天街所在地还是一片稻田,那时的井冈山只是个山高路陡、交通不便的贫瘠山区,当地农民主要靠种田为生,人均年收入仅65元。
改革开放后,1982年,井冈山凭借着厚重的革命历史、旖旎的自然风光被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。从此,这个地处罗霄山脉中段、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贫瘠山区开始走上了旅游发展的道路。
今年50岁的俞华是井冈山较早一批从事旅游接待的人之一。20世纪90年代,他在井冈山茨坪镇开了一家餐馆,接待前来旅游的客人。“那时候,井冈山的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,游客远没现在这么多,餐馆、宾馆也还比较少。”他说。
1995年,井冈山正式提出“旅游兴市”的战略,当地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。
修通上山高速公路、将政府从山上搬到山下拓展旅游空间、推出“吃一顿红军餐,唱一首红军歌,走一趟红军路,扫一次烈士墓”等红色培训旅游项目、举办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……在随后的20多年里,井冈山始终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,采取了一系列举措,让景区知名度越来越高,游客也越来越多。
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介绍,2017年,井冈山共接待游客1732.54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38.89亿元,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%。
“之前对井冈山的印象就是红色摇篮,没想到这里的生态也这么好,满目青翠,空气中都有一股甜味,让人神清气爽。”来自云南的游客李波说。
景区旅游变全域旅游